制定研训一体的教研培训活动,展开“地毯式”+“处方式”的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。通过“闪教研”+“微教研”+“微观摩”,对教师进行高效指导培训;引导教师研读系列丛书,通过闭卷考试和单份材料设计,让教师间彼此交叉观摩和学习,落实成效,提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。
(一) 用“3个1”的方案,促教师个性化发展
1.“1次约课”——
所谓好课,其实质是对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。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,教学内容如何改革,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。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成效,或少成效,那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都成为幻影。本学期,让每一位老师采用“约课”的形式,检验教师组织教学和驾驭课程的能力,针对课例进行个别指导,让教师的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。
2.“1份材料”——
本学期,我们继续推进科学区与数学区的学习,增加微教研的频次,助力教师快速成长。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专长,重点研磨一个区域,资源教师进驻班级个别指导,班级间通过观摩学习、集体教研的形式,对区域进行评估;打磨一份材料,理解单一材料的适宜性,拓展教师的思维能力,让教师在实践中寻找教育理论支撑点,学会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链接。
3.“1次演讲”——
作为与孩子、家长打交道的老师,具有良好表达能力、清晰的逻辑、拥有自信健康的人格魅力尤为重要。而想做好一个演讲既需要阅读的积累、撰写的能力,更需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。让每一位教师能自信地站在演讲台进行5-8分钟的演讲,多途径提升教师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(二)丰富课程资源包,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
1. 调整主题课程资源包,撷取精华
上学期使用了莲花课程中《“适宜儿童的电影资源为媒介”的幼儿园主题活动》一书,由于本书对于教师课程驾驭能力的要求较高,通过上学期对教师使用素材的质量评估,发现教师在用书的实践使用时,在生成课程中教师在判断幼儿兴趣点和需求方面,缺乏架构的能力。本学期,我们增加教参,年级组长牵头先进行方案实施,月末根据实施情况做评估再进行调整。
2. 增加专题培训,提高师幼互动质量
通过“推门听课”,检验教师在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效果。保教主任组织专题培训,丰富教师的通识知识,提高主题探究的架构能力,注重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思维能力的培养,提高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. 整合集团资源,助力教师成长
外出跟岗,观摩学习优质的组织教学和师幼互动的技巧,增强教师的学习能力、教研能力和反思能力,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。
(三)精细一日流程,优化一日生活品质
上学期我们将之前原有流程进行了“归零”,根据本园现有的课程架构,重新为教师制定了详细的一日流程指引细则,精细到每一个时间段、每一位教师的组织常规及安全要求,包括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位教师的站位等。
1. 资源共享。为了优化班级流程的转换细节,各班甄选出班级孩子们喜爱的一动一静的音乐律动,丰富教师的资源库,让每一个优质的素材贯穿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流程中的过渡环节。
2. 继续“微观摩”。优化教师的“晨谈”组织能力,帮助拓展教师的思路,针对“晨谈”,本学期,每个班邀请平行班观摩一次,并通过相互研讨,优化晨谈效果。
3. 管理层在平日的班级巡访中,发现在流程组织和实施中质优的班级确定样板,通过观摩让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可参照性和指引性。